也许,他们过完设定的一生后,最后能做的只有等玩家回来

在游戏通关后,关于游戏的回忆或许就会被永久得尘封起来。

除非某段音乐、某段交谈勾起了我的回忆,我才会想到,原来还有这一段故事发生过。

我曾经过扮演主角,感同身受地经历了这一切。

就像今年的乐夏让我回想起了虚拟人生2和绝代双娇的主题曲。

游戏人物他们寂寞吗?我不知道,只是每次回去时,他们依旧出现在熟悉的场景,仿佛跟你说,”老哥,欢迎回来,一切如故”。

反派们磨拳擦掌,想跟你再来一局,即使你无数次熟练地击败了他们,他们依然使出浑身解数想让你try again,因为能够战胜玩家对他们来说一切,玩家的厌倦才是他们最害怕的事情。

无敌破坏王里的反派boss聚在一起开会,有些boss已经很久无人问津

无敌破坏王里的反派boss聚在一起开会,有些boss已经很久无人问津

游戏的故事都有结束的一天,游戏里的世界npc陪伴了曾经的你,你也记住了他们,只是你很快得成为了下一个世界的勇者,他们已经没有故事可以写,毕竟程序没有告诉他们通关后可以去做些什么。

当然,你可以尝试在过山车系列里困住所有的游客几百年,也许游客们私下里开会谈论到,“你有没发现,游乐设施很久没更新了”。

最后一个能让我唤醒旧游戏回忆的,可能是游戏载体和游戏厂商的落幕,譬如最近的小霸王。

游戏载体与游戏的生命周期

2020-11-09,小霸王宣告「Game Over」。小霸王作为80、90后的家喻户晓的游戏载体,在网游时代、移动手游之前,转型失败的小霸王的生命周期其实早已走到尽头,但结果依然让人唏嘘,或者说诧异。

食带早就变了,只是80、90后的社畜突然意识到,原来距离那段时光有那么久了。

小时候家管严,手上零花钱不多,于是就跟其他小伙伴一起众筹游戏卡片或者光碟,大家约定了谁玩完了就传给下一个人。

就这样,我们用很低的成本玩了很多游戏,因为大家玩的是同一批游戏,因此有很多共同语言,也经常互邀“上门”讲解。

放学路上、课堂上都是讨论游戏的声音,这是我童年里最喜欢的几段时光之一。

初中后,网游时代来临,又因为分班的缘故,大家逐渐渐行渐远,之后便不再联系。

之后便是军事化管理的高中,接触的游戏的时间也越来越少。

我的第一台游戏机 or DVD?

说到小霸王,其实我的第一台游戏机并非小霸王,而是一个dvd机+光碟,不知道多少人接触过。

虽然游戏很多是重复的,但是其中很多nes游戏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。例如冒险岛、猪小弟、影子传说…可以说是我电子游戏的最初启蒙。

这种20块入门成本的盗版光碟,可以说极大地丰富了18线小城镇小孩的童年。

游戏的世界正在崩塌,但总有勇者会回来

游戏载体总会过时,即使我以前玩过的pc游戏,拿到现在的平台来跑,大部分基本都跑不起来。

即使放在虚拟机里,也会因为指令集和运算速度的问题,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,有些甚至找不到安装包…

但总有一些玩家,在十多年过去了,依然有人努力让游戏的生命周期继续下去…

就拿一款我以前玩过的经营类游戏《百鬼夜宴》来说,直到2016年,依然有玩家在尝试将游戏移植到安卓上。

载体会消亡,但故事不会

作为游戏载体,以前主流的pc在移动时代的高速发展潮流中,份额也遭到一定的缩减。

90后和00后年代主力军的游戏观念也开始发生着变化,也有更好的经济基础去够买游戏机,而不在局限于有学习功能的多媒体设备。

未来的时代,目前肉眼可见的是漩涡是云游戏,国内外各大厂商也在这个领域拼命投入筹码。

游戏载体可以说一直发生着变化,但故事不会。

这个故事可以是游戏本身的故事,也可以你与朋友在游戏中的故事,也可以是有游戏陪伴的这段时光的故事。

游戏本身的故事可能会给你带来第二人生的可能性,但载入成本比较高,忙碌的996社畜要进入这个状态其实需要非常奢侈的条件,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工作后不再玩大作的原因。

与朋友在游戏中的故事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社交场景,共同携手捕获怪物,在僵尸末日逃生,这种体验也是其他现实活动带不来的。

当然还有游戏陪伴的这段时光:

最后,愿游戏成为你在艰难时光的一份动力,主角反派团齐齐站你背后给你勇气。